“妈融胜配资融胜配资,您歇着吧,我来做。”儿媳妇林晓雨站在厨房门口,脸上挂着那种我见过无数次的假笑。
我放下手中的锅铲,转过身看着她:“不用了,你们难得回来,我多做几个菜。”
“真的不用,您都58了,还这么辛苦。”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耐烦。
我心里一沉,这话听起来像关心,可那语气…我忽然想起昨天晚上听到的那段对话,儿子和儿媳在房间里的窃窃私语。那一刻,我才明白,原来这些年来,我一直在自作多情。
01
国庆长假的第一天,儿子志强带着林晓雨和孙女回来了。我早早就起床去菜市场,买了一大堆他们爱吃的菜。鱼、虾、排骨、青菜,满满当当装了两个大袋子。
“妈,您买这么多干嘛?”志强看着我拎着重重的菜袋子,皱了皱眉。
展开剩余93%“难得你们回来,当然要做好吃的。”我笑着说,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。以前他小时候,每次我买菜回来,他都会主动帮我拎袋子,现在却只是站在那里看着。
林晓雨坐在沙发上玩手机,头都没抬一下。小孙女倒是跑过来抱住我的腿:“奶奶,我想吃您做的糖醋排骨。”
“好好好,奶奶这就给你做。”我摸摸孙女的头,心里暖暖的。
进了厨房,我开始忙活起来。洗菜、切菜、炒菜,一刻也不停歇。外面客厅里传来电视的声音,还有他们一家三口的说笑声。我一边做菜一边听着,觉得这就是幸福的味道。
“妈,您慢点,不着急。”志强偶尔会进来看看,但总是匆匆忙忙的,好像有什么急事似的。
“没事,我不累。”我擦擦额头的汗,继续忙活。
其实我的腰已经开始疼了,站久了总是不舒服。但看到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,我觉得这点辛苦算什么。
02
第二天一早,我又起了个大早。想着给他们做顿丰盛的早餐,煮粥、煎蛋、蒸包子,样样不落。
林晓雨下楼的时候,看到满桌子的早餐,脸色有些不自然:“妈,您怎么又做这么多?我们在家都是简单吃点的。”
“偶尔吃顿好的嘛,对身体好。”我盛了一碗粥递给她。
她接过碗,却没有立刻喝,而是看了看志强:“我们今天要不要出去吃?外面有家新开的餐厅,听说挺不错的。”
志强点点头:“也行,妈您也别总是忙活了,出去吃轻松点。”
我愣了一下,手里还端着刚盛好的粥:“可是我都做好了…”
“没关系,晚上再吃。”林晓雨站起身,“我去换件衣服,一会儿就走。”
看着她上楼的背影,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失落。这些菜我从早上六点就开始准备,现在却要放到晚上才吃。
志强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:“妈,您也别太累了。我们出去吃,您正好休息休息。”
“我不累。”我勉强笑了笑,“你们去吧,我在家看着。”
他们走后,我一个人坐在餐桌前,看着满桌子的早餐,忽然觉得特别孤单。
03
第三天,我决定不那么早起床了。想着让他们自己解决早餐,我也轻松点。
结果九点多下楼的时候,发现他们已经叫了外卖。
“妈,您起来了?我们怕吵醒您,就点了外卖。”志强解释道。
林晓雨在一旁补充:“是啊,您昨天起那么早,今天就多睡会儿。”
我看着桌上的外卖盒子,心里五味杂陈。他们这是在体贴我,还是嫌我做的饭不好吃?
“那中午我来做吧。”我说。
“不用了妈,中午我们约了朋友,要出去吃。”志强头也不抬地说。
“那晚上呢?”
“晚上…看情况吧。”林晓雨的语气有些敷衍。
我站在那里,忽然觉得自己像个多余的人。在自己家里,却不知道该做什么。
下午的时候,我还是忍不住去厨房准备晚饭。想着万一他们回来饿了呢?
结果六点多,志强打电话回来:“妈,我们在外面吃了,就不回去吃晚饭了。您自己随便吃点就行。”
我看着准备了一下午的菜,眼泪差点掉下来。
04
第四天晚上,我无意中听到了那段改变一切的对话。
我上楼准备睡觉,经过他们房间的时候,听到里面传来说话声。
“你妈真的是…每天都要做那么多菜,我们根本吃不完。”林晓雨的声音透过门缝传出来。
“她就是这样,习惯了。”志强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无奈。
“可是这样下去不行啊,我们每次回来都像是来接受服务的,压力很大。而且她做的菜口味太重了,对孩子不好。”
“那你想怎么办?”
“要不下次我们就不回来住了,住酒店吧。这样她也不用那么辛苦,我们也轻松点。”
“这样不太好吧…”
“有什么不好的?你看她每天累得那样,我们也不自在。再说了,她那个年纪了,应该学会享受生活,而不是整天围着我们转。”
我站在门外,感觉心脏被什么东西狠狠撞击了一下。原来在她眼里,我的付出不是爱,而是负担。
05
第五天早上,我没有像往常一样早起做饭。
九点多的时候,林晓雨下楼找水喝,看到我坐在客厅里发呆。
“妈,您怎么了?身体不舒服吗?”她问道,语气里带着一丝关切。
“没事,就是有点累。”我勉强笑了笑。
“那您休息吧,我们自己解决早餐。”她说完就转身去厨房了。
过了一会儿,志强也下来了。看到我坐在那里,他走过来:“妈,您今天怎么不做饭?”
“你们不是说我做得太多了吗?”我看着他,“昨天晚上的话,我都听到了。”
志强的脸色瞬间变了:“妈,您听到什么了?”
“你们觉得我是负担,觉得我做的菜不好吃,觉得住在这里不自在。”我的声音很平静,但心里却在滴血。
林晓雨从厨房走出来,脸上有些尴尬:“妈,您误会了,我们没有那个意思…”
“没有那个意思?”我站起身,“那住酒店是什么意思?嫌我做的菜口味重是什么意思?”
客厅里一下子安静下来,只听得到墙上挂钟的滴答声。
06
“妈,我们真的没有嫌弃您的意思。”志强试图解释,“只是觉得您太辛苦了,想让您轻松点。”
“轻松?”我苦笑了一声,“你们知道吗?这些年来,我最开心的时候就是你们回来的时候。我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计划做什么菜,买什么东西。我以为这是爱,原来在你们眼里,这是负担。”
林晓雨的眼圈红了:“妈,真的不是这样的…”
“那是什么样的?”我看着她,“你告诉我,什么样的婆婆才是好婆婆?是不管不问的?还是像个陌生人一样客客气气的?”
“我…”她张了张嘴,却说不出话来。
小孙女从楼上跑下来,看到我们三个大人都站在那里,怯怯地问:“奶奶,您怎么哭了?”
我这才发现,眼泪已经流了满脸。
07
那天下午,志强和林晓雨带着孩子出去了。说是去公园玩,但我知道,他们是想避开我。
我一个人坐在家里,想了很多很多。
想起志强小时候,每次我做饭的时候,他都会在厨房里转来转去,问这问那。那时候他总说:“妈妈做的饭最好吃了。”
想起他刚结婚的时候,林晓雨还会夸我做的菜好吃,还跟我学过几道菜的做法。
什么时候开始变的呢?是从孙女出生以后吗?还是从他们工作越来越忙以后?
我忽然意识到,也许是我错了。我一直以为,爱就是付出,就是为他们做一切。但我从来没有问过,他们需要的是什么。
晚上他们回来的时候,我已经做好了决定。
“妈,我们谈谈吧。”志强坐在我对面,神情严肃。
“好。”我点点头。
“关于以后…我们觉得也许应该改变一下相处的方式。”他小心翼翼地说,“不是说您做得不好,而是…”
“而是你们觉得我管得太多了,对吗?”我打断了他的话。
林晓雨在一旁补充:“妈,我们希望您能有自己的生活,不要总是围着我们转。”
我看着他们,心里五味杂陈。这一刻,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:原来最深的爱,有时候也会成为最重的负担。而我58岁才懂得,那些还在国庆节天天做饭伺候全家的婆婆,面对的可能不是感激,而是…
想知道后续发展,请继续阅读…
08
“妈,您别这样看着我们。”志强有些不安地说,“我们不是不爱您,只是…”
“只是什么?”我的声音很轻,但每个字都像石头一样重。
林晓雨深吸了一口气:“妈,说实话,每次回来看到您那么辛苦,我们心里也不好受。但是您做得太多了,我们想帮忙您又不让,想不吃您又不高兴。我们真的很为难。”
我静静地听着,心里却在想:原来我的好意,在她眼里是这样的。
“而且…”她停顿了一下,“孩子现在大了,有自己的饮食习惯。您做的菜虽然好吃,但是油盐比较重,不太适合她。”
“那你们为什么不早说?”我问。
“我们怕您难过。”志强说,“您那么用心地做,我们怎么好意思说不好?”
我忽然笑了,但这笑比哭还难看:“所以你们就在背后讨论,说要住酒店,说我是负担?”
“妈…”
“不用解释了。”我摆摆手,“我明白了。”
那一刻,我想起了我的婆婆。当年她也是这样,每次我们回去都要忙前忙后。那时候我也觉得她太操心了,但我从来没有当面说过。现在想想,也许她心里也是这样难受的。
09
第二天早上,我没有做早餐。
志强下楼的时候,看到我坐在阳台上喝茶,有些意外:“妈,您今天起得挺早的。”
“嗯,睡不着。”我头也不回地说。
“那早餐…”
“你们自己解决吧。”我的语气很平静,“我想明白了,你们说得对,我应该有自己的生活。”
志强愣了一下,似乎没想到我会这么说。
林晓雨也下来了,看到这个情况,有些尴尬:“妈,要不我去买点包子回来?”
“随便。”我依然没有回头。
他们出去买早餐的时候,小孙女跑到我身边:“奶奶,您为什么不做饭了?我想吃您做的鸡蛋羹。”
我摸摸她的头:“奶奶以后不做饭了,你爸爸妈妈会给你做的。”
“为什么?”她睁着大眼睛问。
“因为…”我想了想,“因为奶奶要学会放手了。”
孩子不懂这句话的意思,但我懂。有些爱,需要适可而止。有些关心,需要保持距离。
10
接下来的几天,我真的没有再进厨房。
志强和林晓雨轮流做饭,或者叫外卖。我就坐在客厅里看电视,或者到楼下花园里走走。
刚开始的时候,他们还有些不适应。
“妈,您真的不用做饭了?”志强问了好几次。
“不用。”我的回答很简单。
“那您想吃什么,我们做。”
“我不挑食,你们做什么我吃什么。”
林晓雨做的菜确实比较清淡,但味道一般。志强做得更差,有时候盐放多了,有时候又忘了放盐。
小孙女吃了几顿,开始抱怨:“爸爸做的菜不好吃,我要吃奶奶做的。”
“奶奶累了,要休息。”林晓雨耐心地解释。
“那什么时候不累?”
“等奶奶想做的时候。”
孩子看看我,又看看她妈妈,似懂非懂地点点头。
我坐在一旁,心里五味杂陈。这就是他们想要的生活吗?
11
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,志强和林晓雨准备回去了。
收拾行李的时候,林晓雨走到我面前:“妈,这几天…谢谢您。”
“谢我什么?”我有些意外。
“谢谢您理解我们。”她的眼圈有些红,“其实我知道,您心里肯定不好受。但是您还是尊重了我们的想法。”
我看着她,忽然觉得这个儿媳妇也不容易。她要工作,要带孩子,还要处理婆媳关系。也许她说那些话,也是有她的苦衷的。
“没关系。”我说,“我想明白了,爱一个人,不一定要为他做所有的事情。有时候,给他们空间,也是一种爱。”
她点点头,眼泪终于掉了下来:“妈,我们不是不感激您,只是…”
“我知道。”我拍拍她的手,“你们有你们的生活方式,我不应该强加给你们我的方式。”
志强也走过来:“妈,以后我们还是会经常回来的。”
“嗯,但是不用那么频繁。你们忙你们的,我也有我的生活。”
他们走的时候,小孙女抱着我不肯松手:“奶奶,下次我来的时候,您还给我做糖醋排骨好不好?”
我蹲下来,看着她的眼睛:“好,但是要等奶奶想做的时候。”
“那您什么时候想做?”
“等您想奶奶的时候。”
12
他们走后,家里一下子安静下来。
我坐在客厅里,看着满屋子的寂静,心里却没有想象中的失落。
也许这就是成长吧,不管多大年纪,都需要学会成长。
我想起年轻时候的自己,那时候总觉得为家人付出是天经地义的。做饭、洗衣、打扫卫生,样样都要做到最好。我以为这就是爱,这就是责任。
但是现在我明白了,真正的爱,是懂得什么时候该放手。
第二天,我给几个老朋友打了电话,约她们出来喝茶。
“你怎么有空出来?”老朋友王姐问,“你儿子他们不是还在家吗?”
“他们昨天走了。”我说。
“这么快?才住了几天?”
“够了。”我笑了笑,“其实几天就够了,天天腻在一起,谁都累。”
王姐看着我,有些意外:“你变了。”
“怎么变了?”
“以前你总是舍不得他们走,现在怎么这么想得开?”
我想了想:“也许是年纪大了,想明白了一些事情。孩子有孩子的生活,我们有我们的生活。太紧了不行,太松了也不行,要找到一个平衡点。”
“说得对。”另一个朋友李姐点点头,“我家那个也是,每次回来我都要忙得团团转,结果他们还嫌我做得不好。现在我也不管了,爱吃不吃。”
我们几个人聊着聊着,都笑了起来。原来大家都有同样的经历,同样的困惑。
结语
现在回想起来,那个国庆节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。我终于明白了,最好的爱不是无微不至的照顾,而是恰到好处的关心。最好的婆婆不是什么都为儿女做的婆婆,而是懂得什么时候该退出的婆婆。
58岁的我,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,也学会了如何被爱。有时候,放手也是一种成全,距离也是一种美丽。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融胜配资
发布于:北京市龙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